常见问题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-> 常见问题 -> 正文

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师生网络素养指南

发布日期:2022-12-05   来源:网络信息中心   点击量:

网络作为报纸、广播、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,改变着信息存储、传递和加工的方式,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革。网络资源的丰富性、便捷性、高效率和高精准,有利于扩大师生视野和知识面,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。但另一方面,网络的虚拟性、隐蔽性和无约束性,造成网络信息超载、信息污染、垃圾信息横行。面对网络这把“双刃剑”,我们在享受便利资讯和多元互动的同时,不可避免地出现偏离、失范、依赖等行为。

此指南从网络行为规范、网络安全意识、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方面引导我院师生更好的使用网络。

一、网络行为规范篇

全院师生应自觉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、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等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,自觉端正上网动机,不得利用各种信息发布平台和各种信息传播手段(主要包括:各类网站、微信、QQ、贴吧、微博、论坛、新闻跟帖等)制作、浏览、复制、下载、发布、转载和传播下列信息:

1. 煽动抗拒、破坏宪法和法律、行政法规实施的信息;

2.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信息;

3. 煽动分裂国家、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;

4. 宣扬民族仇恨、民族歧视的信息;

5. 宣扬封建迷信、恐怖主义、邪教、暴力、赌博、凶杀、淫秽、色情,教唆犯罪和文化垃圾的信息;

6. 编造或歪曲事实,散布谣言,破坏学校稳定,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信息;

7. 侵害他人名誉、隐私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信息;

8. 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;

9. 含有法律、行政法规禁止内容的信息。

二、网络安全意识篇

习主席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,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,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,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。由于高校网络的特殊性,加上高校师生个人网络安全意识淡漠,使高校往往成为病毒爆发的重灾区。网络安全环境日益复杂,网络攻击形式也呈多样化发展,全院师生务必提高网络安全意识,养成定期备份文档习惯,确保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。

1. 不使用弱口令,不要使用你的姓名、用户名、手机号码、生日、配偶/孩子姓名和生日等作为口令。口令长度至少八位字符,应混合字母、数字和符号。

2. 对不同应用和资源使用不同的口令,定期修改口令。防止黑客撞库攻击。

3. 开启系统防火墙,打开系统自动更新,及时修复系统补丁漏洞,安装可信、知名的防病毒软件,并及时更新。

4. 文件必须安全存储,根据需要进行加密。重要文件应做好备份(移动存储或网络存储)。

5. 不要打开文件扩展名为.exe,.SC或.vbs的邮件附件,也不要打开双扩展名的文件。

6. 警惕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附件和即时消息附件。不打开垃圾邮件。

7. 不点开未经核实的链接,谨防钓鱼网站。不浏览黑客、色情网站。

8. 安装软件建议从信性的应用商店或软件管家处下载安装,不安装盗版软件。

9. 下载后的文件,使用前应用杀毒软件扫描。使用外接存储设备时,应进行病毒扫描。

10. 定期清理上网浏览后的痕迹。使用公共电脑时,及时删除个人账号和密码等信息。

11. 守好手机验证码,不告诉任何人。输入验证码时,请核对验证码发送方,谨防网络钓鱼。

12. 关闭常用通讯软件中的一些敏感功能。(如微信隐私中“允许陌生人查看照片”)

13. 不随便晒家人、同事、同学及住址等照片,不随意公布个人或家庭信息。

14. 谨慎面对网络交友,不随便与网友见面,特别是单独见面。

15. 谨慎参与网络投票,网上测试。谨防用小礼品邀请扫码注册。

16. 手机不安装来历不明的APP。安装过程中,注意查看权限,不相关的服务不能允许。

17. 不随意接入公共WIFI。

18. 不要随意扔掉或卖掉旧手机。

19. 防止网络诈骗,谨防套路贷及创业贷、培训贷、回租贷、求职贷等相应变种。

三、文明网络生活方式篇

随着网络进入Web2.0时代,以及社交媒体、自媒体、简易信息聚合等技术的应用,我国已经进入由计算机、网络、网络空间构成的第二生存空间——网络社会。网络已成为我们解决问题、社交娱乐的重要选择。学院师生作为网络社会的参与者,具有良好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群体,应响应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》,在享受网络便捷生活的同时,遵守网络道德,做到以下几个方面:

1. 不在公用网络上进行过量下载、上传业务,造成网络拥堵。

2. 不沉迷于电脑和网络,确保电脑和网络的使用不影响学业和工作生活。

3. 宿舍内使用电脑和网络,应自觉遵守学校相关规定。

4. 不得窃取他人账号、口令等;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。

5. 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,不散发垃圾信息,不制作或传播病毒,不破坏网络资源。

6. 不得擅自复制和使用网络上未公开和未授权的文件;不得在网络中擅自传播或拷贝享有版权的软件,或销售免费共享的软件。网络上所有资源的使用应遵循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。不利用网络盗窃别人的研究成果和受法律保护的资源。

7. 不在网络上曝光他人隐私、不辱骂、造谣来进行人身攻击和宣泄不满情绪。

8. 聚焦社会主流价值取向,抵御网络负面信息。

9. 不加入性质不明的QQ群,不关注性质不明的微信公众平台;与陌生人网络交往过程中,敏感话题要警觉。

10.关注信息的出处和真实性,不要被口号类、煽情类信息所误导。

11.不得利用网络提供的公共舆论环境强迫别人表达自己的道德立场。

12.未经允许,不应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。

13.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网络行为安全事件的调查取证。

网络信息中心

2022年9月5日

分享到:
作者:   编辑: